校属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编制发布普通高等学校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21〕62号)和《河南省教育厅转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组织编制发布高等学校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通知》(教高函〔2021〕629 号)的有关要求,为做好安博·体育_安博(中国)《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以下简称《质量报告》)编制发布工作,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编制意义
《质量报告》是对学校上一学年教育教学情况的全面总结,是推动学校完善自我评估制、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实现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学校办学状况的全面展示。通过编制工作,让专业特起来、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
二、工作重点
相关单位应根据自身特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工作核心,认真分析总结,准确把握问题,充分反映学校优势与特色,突出教学工作亮点、成就和经验,实事求是撰写本科教学质量年度报告,全面展示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质量报告》要紧扣本科教学工作,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回应社会关切,展现学校教学特色和成就。
三、时间安排
1. 10月25日之前,各单位根据《质量报告》撰写任务分工表(详见附件2),完成相应的编制工作任务。
2. 10月31日前,质量管理中心完成《质量报告》的统稿、修改与完善工作。
3. 11月5日前,相关单位根据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表分工表(见附件3)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表的填写》(见附件5)。
4. 11月10日前,质量管理中心根据高等教育质量监测数据填报数据完善《质量报告》及其附表,提交校长办公会审议后,上报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
5.11月15日前,《质量报告》在学校门户网站向社会公开发布。
四、编制内容
(一)报告类别
序号
|
报告名称
|
责任单位
|
参考内容
|
1
|
XXXXX学院2020-2021学年本科专业质量报告
|
11个有毕业生的本科专业所在学院(财政税务学院、金融学院、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工程经济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各专业《质量报告》参照附件1,要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突出特色、优势,描述问题和努力方向。
|
2
|
安博·体育_安博(中国)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
质量管理中心
|
学校《质量报告》撰写任务分工参照附件2。质量管理中心按照普通高校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基本要求,总结本科教学工作,分析教学基本状态,提炼教学改革亮点和成就,把握存在的问题,整合撰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全面展示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状况。
|
(二)支撑数据
各单位按照《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表分工表》(见附件3)完成《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表》(见附件5)填报,关键数据来源及统计时间节点应在行文中注明。所有数据必须与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填报的数据保持一致。
(三)格式要求
1.标题:黑体小二加粗居中,单倍行距;
2.一级标题:黑体小三顶左,单倍行距;
3.二级标题:黑体四号顶左,单倍行距;
4.三级标题:黑体小四顶左,单倍行距;
5.段落文字:宋体小四,两端对齐书写,段落首行左缩进2个汉字符。行距20磅;
6.表格:表名置于表的上方,宋体五号居中,表格内文字为宋体,大小根据表的内容自行调整;
7.图:图名置于图的下方,宋体五号居中,单倍行距。
四、材料报送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指定专人负责,按时高质量完成撰写内容。单位负责人须认真审阅,填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责任单位审核表》(见附件4),并于2021年10月25日前和纸质版《质量报告》一并报送至质量管理中心(龙子湖校区行政楼119,联系人:彭博 梁静,电话:69303693),电子版及附表发送至zhgzx@hafu.edu.cn。
附件:
1.本科教学(专业)质量报告体例
2.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任务分工表
3.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表分工表
4.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责任单位审核表
5.2020-2021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表
质量管理中心 评建办公室
2021年10月12日
附件1
本科教学(专业)质量报告体例
序号
|
一级目录
|
二级目录
|
1
|
引言
|
学院(专业)概述
|
2
|
本科(专业)教育
基本情况
|
办学及(专业)定位
|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
本科专业设置
|
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占比例
|
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
3
|
师资与教学条件
|
教师思政情况
|
人才引进及队伍建设
|
师资培养培训
|
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
生师比
|
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
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
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
教学用房及其应用情况
|
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
图书及其应用情况
|
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
4
|
教学建设与改革
|
学科与专业建设
|
人才培养方案
|
课程建设
|
教材建设
|
教学改革
|
实践教学
|
创新创业教育
|
国际交流合作
|
5
|
专业培养能力
|
各单位结合实际整合内容,展示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描述专业概况,突出特色、优势、问题及困难等(涵盖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
|
6
|
质量保障体系
|
结合实际阐述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
结合实际描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 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等情况)。
|
7
|
学生学习效果
|
学生学习满意度
|
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
学位授予情况
|
攻读研究生情况
|
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毕业生成就
|
8
|
特色发展
|
总结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和经验。
|
9
|
需要解决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措施
|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
附件2
学校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撰写任务分工表
序号
|
一级目录
|
二级目录
|
责任单位
|
内容要求
|
1
|
1.引言
|
1.1学校概述
|
校长办公室
|
阐述办学概况,重点突出,有数据说明。
|
2
|
2.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2.1办学及定位
|
发展规划处
|
梳理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
2.2培养目标及服务面向
|
2.3本科专业设置
|
教务处
|
需用图表支撑说明,数据客观准确。
|
2.4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情况及本科生所在比例
|
学生处
|
2.5本科生源质量情况
|
招生就业处
|
凝练学年新举措及取得成效,用图表说明,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
3
|
3.师资与教学条件
|
3.1人才引进及队伍建设
|
人事处
|
逐条梳理,总结新举措及取得成效。包涵师德师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建设、培养培训、教学名师、辅导员建设等。
|
3.2师资培养培训
|
教师发展中心
|
要注意关键、亮点数据资料的深度挖掘,数据准确,用图表支撑说明,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凝练文字,注重逻辑关系,格式规范,有二级、三级标题及内容(人事处)。
|
3.3.生师比
|
人事处
|
3.4.师资队伍数量及结构
|
3.5本科生主讲教师情况
|
教务处
|
材料简明扼要,数据客观准确。
|
3.6教授承担本科课程情况
|
3.7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
财务处
|
总结新思路和新举措,数据客观准确。建议用图表支撑说明,并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
3.8教学用房及其应用情况
|
国有资产管理处
|
学年新思路和新举措及取得成效。材料重点突出,数据客观准确。凝练文字,注重逻辑关系,格式规范,有二级、三级标题及内容。
|
3.10设备及其应用情况
|
材料重点突出,须用图表进行说明,数据客观准确。凝练文字,注重逻辑关系,格式规范,有二级、三级标题及内容。
|
3.11图书及其应用情况
|
图书馆
|
总结
|
3.12信息资源及其应用情况
|
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
4
|
4.教学建设与改革
|
4.1专业建设
|
教务处
|
凝练学年专业建设新举措,突出特色、优势。总结学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新举措。
|
4.2课程建设
|
总结学年课程建设新举措,须有图表支撑,数据正确。特别是开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的课程情况。全校开设课程门数及选修课课程开设情况、课堂教学规模。
|
4.3教材建设
|
材料简明扼要,数据客观准确。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
|
4.4教学改革
|
凝练学年教学改革新举措,有二级、三级标题及内容。
|
4.5实践教学
|
教务处、创新创业中心、团委
|
(1)凝练学年实践教学新举措,有二级、三级标题及内容。包
涵实践基地建设、实验过程管理、实践创新、毕业论文等板块,有实验教学情况统计表。(教务处)
(2)全校师生获教学技能相关大赛、其他各类竞赛情况,数据准确,提供相关图片(创新创业中心)。
(3)总结梳理学年社会实践活动,有详实案例,有表格统计,有图片(团委)。
|
4.6创新创业教育
|
创新创业中心
|
总结学年创新创业教育新举措及取得成效,凝练文字,注重逻辑关系,格式规范,有二级、三级标题及内容。提供创新创业竞赛类获得国家级奖励统计表,表格包涵学生姓名、年级、所属学院、竞赛名称、奖励等级等,提供图片。
|
4.7毕业论文(设计)
|
教务处
|
凝练学年毕业论文(设计)新举措和取得成效,有二级、三级标题及内容,提供图片。
|
5
|
5.专业培养能力
|
5.1本科专业培养能力和发展水平等
|
教务处
|
主要描述专业概况,突出特色、优势、问题及困难等(涵盖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条件、人才培养等情况,特别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社会人才需求适应性、培养方案特点,专任教师数量和结构、生师比、教学经费投入、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授授课、实践教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风管理等概况)。
|
6
|
6.质量保障体系
|
6.1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党办、校办
|
阐述学校人才培养中心地位落实情况,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等。
|
6.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
质量管理中心
|
描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比如日常监控及运行情况、本科教学基本状态分析情况等。
|
6.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
|
6.4专业认证与综合评估
|
描述学年内学校开展的各类专业认证与评估,阐述进展及取得成效。
|
7
|
7.学生学习效果
|
7.1在校生学习满意度
|
质量管理中心
|
描述在校生学习满意度情况,提供图表,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
7.2毕业生满意度
|
招生就业处
|
描述应届毕业生学习满意度情况,提供图表,进行数据比较分析。
|
7.3毕业生情况
|
教务处、招生就业处
|
(1)呈现应届毕业生毕业情况、学位授予情况。(教务处)
(2)攻读研究生情况、就业情况、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提供图表,进行数据比较分析。(招生就业处)
|
7.4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
|
7.5体质测试达标率
|
体育学院
|
描述增强学生体质新举措,提供体质测试达标率相关数据。
|
7.6毕业生成就
|
校友会
|
总结建校以来毕业生成就。
|
8
|
8.特色发展
|
8.1特色和经验
|
发展规划处
|
凝练学校在本科教育教学工作中的特色、亮点和经验。
|
9
|
9.需要解决的问题及主要措施
|
9.1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教务处
|
针对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分析主要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及建议。
|
9.2解决问题的主要措施
|
附件3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附表分工表
序号
|
主要支撑数据
|
责任单位
|
协助单位
|
总表
|
2020—2021 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
质量管理中心
|
|
附表1
|
各类在校生人数
|
学生处
|
|
附表2
|
学生数量及结构
|
招生就业处
|
|
附表3
|
教师数量及结构
|
人事处
|
|
附表4
|
外聘教师的情况
|
人事处
|
|
附表5
|
学科门类与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
教务处
|
|
附表6
|
专任教师数量结构及生师比
|
人事处
|
|
附表7
|
图书资源情况
|
图书馆
|
|
附表8
|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教务处
|
|
附表9
|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
|
附表10
|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
|
附表11
|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
|
附表12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课程开设情况
|
附表13
|
马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情况
|
附表14
|
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数量
|
附表15
|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
招生就业处
|
|
附表16
|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
教务处
|
|
附表17
|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
招生就业处
|
|
附表18
|
体育测试达标率
|
体育学院
|
|
附表19
|
教学建设情况
|
教务处
|
学生处、教师发展中心、双创学院
|
附表20
|
学校基本情况
|
国资处
|
基建处
|
附表21
|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
质量管理中心
|
|
附表22
|
学生国际化中外联合培养
|
外事办
|
学生处
|
附表23
|
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就业教育指导机构的专职人员配备情况
|
双创学院
|
招生就业处
|
附表24
|
本科学生对所属高校教学评价情况
|
质量管理中心
|
|
附表25
|
本科专业实验开出率情况
|
教务处
|
|
附表26
|
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
|
招生就业处
|
|
说明:
1.数据的计算方法参照《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的通知》(教发〔2004〕2号)及《中国教育监测与评价统计指标体系(2020年版)(教发〔2020〕6号)文件》。
2.财务数据(如经费、工资等)按照自然年度(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计算,教学信息(学生、教师、专业、课程等)按学年度(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计算。
3.第4项数据,分专业生师比=分专业在校本科生数/分专业教师总数。分专业教师总数=分专业专任教师数+聘请校外教师数×0.5。分专业专任教师指具有教师资格、主要从事本专业教学工作的人员。单名教师最多归属一个专业,参与多个专业教学的教师不得在多个专业中重复计算。对于按专业类招生或未将教师分到专业的学校专业,分专业生师比暂按照所在专业类生师比计。专业类生师比=专业类所有资源在校本科生数/专业类教师总数。
4.第10项数据参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通知》(教高厅〔2011〕2号),是指学校开展普通本科教学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发生的支出,仅指教学基本支出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302类)(不含教学专项拨款支出),具体包括:教学教辅部门发生的办公费(含考试考务费、手续费等)、印刷费、咨询费、邮电费、交通费、差旅费、出国费、维修(护)费、租赁费、会议费、培训费、专用材料费(含体育维持费等)、劳务费、其他教学商品和服务支出(含学生活动费、教学咨询研究机构会员费、教学改革科研业务费、委托业务费等)。取会计决算数。
5.分专业名称为教育部正式备案或审批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称。
6.第23、24两项数据可视此项工作基础酌情公布。
7.质量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均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